人民网记者 陈浩
今年1—5月,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。人民网 郭昊摄
站在演讲者视角,文稿在面前清晰成像,而在旁观者眼中,演讲者面前空空如也……
这项“黑科技”,名为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,由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。“创业十年来,我们不断完善技术并实现产业化。”东超科技创始人韩东成透露,公司基于这项技术开发的产品,广泛应用于展陈、智驾等场景,“目前,企业估值30亿元。”
创潮奔涌,业兴安徽。近年来,江淮大地掀起创业热潮。仅2024年,安徽便新登记经营主体121.3万户,日均新登记企业992户;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831.6万户,同比增长3.73%。
今年一季度,安徽GDP增速创近3年最好水平,位居全国第三。在这里,已孕育出越来越多领跑各自赛道的头部企业,构建起特色鲜明、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。
展开剩余86%安徽,何以成为一片创业热土?
把“创新实力”转化为“创业活力”
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应用广泛。受访者供图
安徽科创资源丰富,拥有中国科大、合肥物质研究院等“大校大院大所”。近年来,安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让“创新实力”成为“创业活力”。
实施科技成果赋权改革,是安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特色“打法”。
何为“科技成果赋权”?说白了,就是单位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赋予项目团队,由后者创办企业,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。转化成功后,单位按照协议约定,享有部分收益。5年前,中国科大在安徽省率先启动赋权改革。
安徽冰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,就是这一改革的产物。
初见冰启科技联合创始人于前锋时,他正在实验室观察、记录自动化冻存设备运行情况。“尽管一切正常,但距离商用仍有提升空间。”
冰启科技是一家以中国科大赵刚教授团队科技成果为基础,经学校赋权后创办的企业。“创业,就是为了把成果转化为产品,包括生物样本低温冻存液、复苏液,以及自动化冻存设备等。”据于前锋介绍,这些产品是辅助生殖和细胞药物领域低温存储不可或缺的。
于前锋表示,获得赋权、创办公司后,成果转化步入市场轨道,掣肘更少,效率更高。“我们有信心,把企业打造成生物样本低温存储赛道领跑者。”
2022年,安徽在省属高校开展赋权改革试点;2023年,试点单位扩展到106家……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“书架”走向“货架”。截至2024年底,全省累计赋权成果1109项,成果估值5.6亿元。
把“创新实力”转化为“创业活力”,安徽催生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企业。2024年,安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、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13家,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。
产业赋能创业,创业厚植产业
产业赋能创业,创业厚植产业——产业与创业有着天然联系。这些年,安徽筑牢产业基础,丰沃创业土壤。
新能源汽车是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张“名片”。
当前,安徽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,把目光聚焦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。仅最近几年,就招引蔚来、大众安徽、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。产业基础日益坚实,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。
合肥保隆研制的汽车空气悬架。受访者供图
“作为一家上海公司,我们在合肥开启又一次创业,就是看中了这里雄厚的产业基础。”上海保隆汽车科技(安徽)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资深经理徐永高说,安徽汇聚着企业的众多下游客户,“抵近客户,既能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需求,沟通效率也大大提高。”
目前,安徽拥有整车企业7家,引育规上限上零部件企业3000余家。今年1—5月,全省汽车、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一。
合肥国显第8.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。张敏摄
在首批66个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名单中,安徽占据4席,新型显示产业便是其中之一。
2008年,京东方液晶面板6代线落户合肥新站高新区。此后,当地深耕显示产业,布局细分领域。2017年,微显示领域代表企业视涯科技落户;2018年,柔性屏赛道领跑者维信诺也选择落子;2024年,合肥国显第8.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开建……合肥用“发散思维”,招引相关兄弟企业、上下游企业落子创业,并由“屏”及“芯”,带动显示驱动芯片企业来“牵手”合肥。
眼下,仅新站就汇聚显示产业企业120多家,合肥也由此坐稳“中国新型显示第一城”宝座。
创业与产业的“双向奔赴”,勾勒出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和经济发展进势。2024年,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3.6%、提高0.7个百分点。
“软硬兼施”,一路护航
掀起创业热潮,安徽不仅用创新驱动、产业筑基,更是拿出硬举措、打造软环境。
“为了让创业成为安徽的时尚活力和形象名片,让安徽成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热土,2022年起,我省开展了创业安徽行动。”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创业安徽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,围绕搭建完善创业平台、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等方面,安徽实施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。
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航空螺旋桨。受访者供图
在搭建完善创业平台方面,安徽积极打造涵盖众创空间、孵化器、加速器、产业园区的多层级创业平台。
科大硅谷,是安徽全力打造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“试验田”、高科技产业发展“高产田”。
“我们聚焦创新成果转化、创新企业孵化、创新产业催化、创新生态优化。”科大硅谷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创新创业平台支撑下,三年来,科大硅谷新入驻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,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7000家,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7万名。
为发展低空经济这一未来产业,安徽芜湖十余年如一日,倾力打造航空产业园。
“背靠”平台,园区企业迅速成长。“我们只用了十年,就完成了从0到1、从1到100。”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南雍介绍,十年前,企业从河南到安徽创业,致力于航空螺旋桨研制,十年后,公司年销螺旋桨18万只,销往74个国家和地区。
迅速成长的不只是劲旋风。在园区企业集体发力下,2024年,芜湖市低空经济产值463.8亿元,同比增长15.95%,并实现“不出园区就能造出一架飞机”。
在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方面,安徽各级各地动真格、出实招。
“确保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落实。”6月11日,宣城市六月份政商恳谈会在郎溪县举行,8位在该县投资的企业家就电力保障、园区配套等提出问题、意见和建议,宣城市市长邓继敢现场研究解决办法,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。这已经是宣城常态化开展“政企之约”的第三个年头。
类似的恳谈会,在安徽不胜枚举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,安徽在优化营商环境评分中,得到75分,位居全国第三。
第三届创业安徽大赛启动仪式。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
开展创业培训、举办创业大赛、强化金融支持、优化创业服务……安徽“软硬兼施”,从不同角度浇灌、滋润着创业土壤。
当下,“创业者”安徽提出“三个往前赶”目标——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、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往前赶、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。
展望未来,在创新驱动、产业筑基、政府护航的背景下,安徽将汇聚更多创新创业要素、更多优质经营主体。这片土地,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热土、乐土,实现“三个往前赶”目标可期可待!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app-杠杆股票配资-在线配资网-按天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