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苗巨头科兴生物的陨落:534亿分红背后的七年血战
7月7日,一笔高达33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30亿元)的分红将打入科兴生物股东账户,这是这家曾经日赚4000万美元的疫苗巨头,在经历七年股东内斗后,做出的惊人举动。 但这笔巨额分红,并非资本盛宴的终章,而是公司走向衰败的加速器。 科兴生物停牌六年后,突然宣布分红,每股高达55美元,是停牌前股价(6.47美元)的850%!如果三阶段分红全部完成,每股分红将达到124美元,总计高达7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534亿元),超过公司停牌时市值的20倍。 这场史无前例的分红背后,是公司创始人尹卫东和潘爱华之间长达七年的控制权争夺战。
展开剩余80%这场争斗始于2001年。技术专家尹卫东和北大教授潘爱华共同创立北京科兴,潘爱华出资占股76%,尹卫东以技术入股占24%。2003年公司在美国上市后,外资入股稀释了潘爱华的股权至26.9%,尹卫东却通过海外架构掌握了公司实际控制权。2016年,两人为公司私有化回A股发生激烈冲突,最终谈判破裂,矛盾彻底爆发。
双方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:潘爱华切断工厂电源,导致千万元流感疫苗报废;尹卫东实施“毒丸计划”,稀释潘爱华的股权。双方互相揭露,甚至上演抢公章、夺账本的戏码。2019年2月,纳斯达克下令停牌,科兴股价永远定格在6.47美元。 讽刺的是,2021年,新冠疫苗让科兴净利润暴增至145亿美元,日赚4000万美元。如果公司股价正常波动,股东收益将是现在的几千倍。
然而,这场暴利并没有让双方和解。今年1月,英国枢密院裁定七年前的股东大会程序违规,“毒丸计划”无效,潘爱华的盟友1Globe提名的李嘉强等人接管了董事会。 但这场胜利是短暂的。三个月后,科兴管理层指责新董事会名单造假,审计机构紧急辞职。公司财报迟迟未能发布,退市风险日益增高。
1Globe阵营随即启动了“焦土战略”——巨额分红。这笔分红将公司账上七成现金抽走,留给未来接手的公司,只是一个空壳。 大股东赛富基金将获得5.93亿美元,CEO尹卫东也将入账3.5亿美元。散户们目瞪口呆,这哪里是正常分红,分明是掏空公司!
这场分红狂欢,掩盖不了科兴日渐衰落的现实。2022年,公司营收暴跌92%至14.93亿美元,2023年直接亏损7900万美元,2024年甚至无法发布财报。非新冠业务收入不足2亿美元,研发也陷入困境。分红后,公司仅剩20亿美元用于运营,新宣布的定期股息政策如同空头支票。
维梧资本已在三个国家起诉新董事会,指控其企图抹去其16%的股权。6月24日,香港高等法院驳回维梧阻止分红的申请,首轮分红得以进行。 董事会同时宣布考虑在港股上市,但这仅仅是危机中的自救措施。科兴注册地在开曼群岛,在美国上市,实际业务在中国,如何在英美法律体系和中国监管要求之间平衡,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这场持续2555天的内斗,最终以534亿的分红暂时告一段落。然而,巨额现金的流失,让科兴的研发几近停滞,埋下了新的危机。 当股东们数着美元离场时,这家曾经创造辉煌,拥有全球首个甲流疫苗和国内首支国产甲肝灭活疫苗的企业,其科研根基也随之崩塌。 疫苗能预防病毒,却防不住人性的贪婪。7月4日,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投票通道开启,最终结果将决定这534亿分红的命运。
(参考来源:文中已列出)
"
发布于:四川省盛达优配app-杠杆股票配资-在线配资网-按天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