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社交媒体发布了一组新的照片,显示055型万吨大驱的第二批次一号舰,或者说是第九艘055型驱逐舰“东莞”舰(舷号109),正在某海域进行试航。作为备受瞩目的新批次首舰,“东莞”舰的试航进展一直受到军迷们的高度关注。从试航画面来看,外界对于该舰的技术升级猜测未曾实现。例如,关于该舰可能更换电磁炮、激光武器,甚至采用核动力的传言均未被证实。实际上,这艘舰的改进幅度并不如外界所期待的那样巨大,这也彰显了中国海军在发展过程中的稳步推进策略。
有分析认为,“东莞”舰完成试航后,将会交付南部战区海军。而关于第二批055型驱逐舰的建造数量,依然维持在8艘的预期。在第二批次055型驱逐舰开始建造之初,外界普遍认为它会进行性能上的一系列大幅提升。有人猜测会配备已进行多次试验的电磁炮和大功率激光武器,还有人认为舰艇可能会搭载全电综合推进系统,甚至有人推测反弹道导弹系统、反舰打击能力、对陆打击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增强,还有人猜测舰艇可能会采用核动力系统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从“东莞”舰的实际改进情况来看,变化较为有限,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首先,舰桥正面的舷窗尺寸有所增加,原本15扇窗减至11扇,并按7扇正面和4扇侧面的方式重新布置,优化了舰桥的视野。其次,主机烟囱的风帽设计延续了“大连”舰到“咸阳”舰的风格,烟囱前部增加了一个向后倾斜的风帽。此外,卫星通信天线周围还加装了新的“舷墙”。除此之外,舰体的其他部分变化较少。可以看出,中国海军并没有选择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更新,而是基于前8艘舰艇的实际使用经验,通过一些细节上的调整来提升舰艇的性能和战斗力。
除了“东莞”舰,第二批055型驱逐舰的其他进展也同样备受关注。第二批次2号舰、即第10艘055型驱逐舰“泉州”舰,已于2023年12月在大连某造船厂完成舰体合拢,舰载武器随后装舰,预计将在2024年3月正式下水,目前也正在进行试航,预计将和“东莞”舰一同在今年下半年加入海军战斗序列。2024年9月,第二批次的3号舰、第11艘055型驱逐舰“保定”舰已在上海某造船厂顺利下水,而同批次的4号舰(第12艘)也正在大连造船厂进行紧张施工。上海造船厂建造的5号舰(第13艘)进度相当迅速,6号舰(第14艘)的舰体分段也已出现在大连造船厂的船坞中。第二批次的整体建造进程正在有序推进。
在外界普遍关注的技术升级方面,全电综合推进系统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电磁炮和激光武器。不过,是否会在“东莞”舰上使用这一系统,依然没有确凿消息。公开资料显示,055型驱逐舰目前仍然使用全燃联合动力(COGAG)系统,这种动力系统由多台燃气轮机组成,最大航速超过30节,表现相当出色。COGAG系统通常配置2到4台功率相近的燃气轮机,并根据航速需求调整其运行数量,从而确保舰艇在不同航速下保持高效的动力输出。055型大驱采用了4台国产GT25000大功率燃气轮机,并通过并联驱动主轴和螺旋桨,确保舰艇在高速航行时能达到33节甚至更高的速度。
此外,055型大驱还配备了高性能的柴油辅机和全舰综合配电系统,这使得舰艇能够高效地管理能源分配,满足舰载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的用电需求。这一强大的动力基础,也使得外界对其未来可能搭载电磁炮、激光武器等高耗能装备充满期待。
对于军迷来说,新型装备的上舰无疑让人兴奋,但从军工部门和海军的角度来看,第二批次055型驱逐舰更重要的任务是实现战斗力、可靠性与效费比之间的平衡,稳步推进才是关键。历史上,过度追求技术革新或激进升级反而容易带来问题。美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便是一个典型例子,由于技术跨度过大,导致其可靠性频频出现问题,最终建造数量大幅减少,战斗力也未能达到预期。
通过“东莞”舰及第二批次055型驱逐舰的发展可以看出,中国海军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,正在通过稳步的小步改进积累技术,旨在为未来更大幅度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这一系列改进不仅增强了055型大驱的现有优势,也为其未来的长期服役奠定了更强的作战支柱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app-杠杆股票配资-在线配资网-按天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